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把文化产业工作提升到省政府重点工作层面来推进,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业态、时尚休闲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的良好态势。
一、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为凸显文化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2012年黑龙江省政府把文化产业从“十大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产业门类予以推进,成立了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省直20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文化产业推进组,以强有力的行政组织力量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在推进组的推动下,4年来共开工建设投资3000万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128个,完成投资197亿元,其中省重点推进文化产业项目39个,完成投资162.3亿元;全省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89个,完成投资34.7亿元。特别是2015年,当年开复工文化产业项目91个,完成投资83.1亿元,28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二、出台政策措施,引导重点行业加快发展。根据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和国家、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先后制定出台《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通过贷款贴息、股权投资、融资奖励或项目补贴等方式,扶持重点文化创意型项目,带动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演艺市场繁荣发展的通知》,培育壮大旅游演艺市场主体、打造推广高品质的旅游演艺产品、整顿规范旅游演艺市场秩序;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文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促进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推动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题,为文化企业生产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引导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品提升创意水平和科技含量;制定出台《黑龙江省“互联网+文化”行动计划》,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兴文化业态培育壮大、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优化。
三、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重点企业加快成长。从解决文化产业当前困难和长远问题、提振文化企业发展信心的战略角度出发,我省自2014年开始,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单列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文化内容实、牵动能力强、创意水平高、市场成长性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奖励通过国家评选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企业。两年来共扶持建成投产的生产型和文化创意类重点项目48个,奖励重点文化企业52户,有效激发了文化企业的发展热情。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65个,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15家动漫企业通过国家认定,其中2家企业被认定为重点动漫企业,18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7个项目入选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
四、培育文化消费热点,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积极落实国家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挖掘全省优势文化资源潜力,开发特色文化消费市场,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拓展大众文化消费渠道,培育文化消费新热点。组织筹建了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依托地域优势,整合分散资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去年组织筹建了以俄罗斯原创油画为主要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和整体竞争优势的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开展文化惠民促销、精品油画展、青年油画大奖赛等活动8次,举办小型拍卖会9次,接待省内外参观团和旅游团20多个、游客和市民3万多人次,累计销售原创油画1500多幅、交易额近2000万元,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组织开展了系列驻场演出。去年以来,围绕“营造哈尔滨文化艺术氛围”,策划推出了覆盖全年的《欢乐冰城》冬季系列和《迷人夏都》夏季系列驻场演出活动。同时,在镜泊湖、五大连池、漠河等重点旅游景区打造推出驻场演出。29个演出单位、3500多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1640多场,观众近165万人次。为引导和刺激群众消费,实行低票价惠民,省政府对演出按场次给予适当补贴。此外,加大对剧场、影院、书店、音乐厅等文化场所及设施建设的财政扶持力度,着力提高群众文化消费便利化程度,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均衡化发展,推动城市特色演艺、报刊书籍、电影音乐等消费热点的形成和文化消费的持续增长。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依托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对俄区位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整合提升传统产业资源要素,强化创意引领和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文化积淀与俄罗斯历史文化元素综合运用相结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时尚产业相结合,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