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30位演员组成的文艺演出小分队,带着歌曲、舞蹈、器乐演奏等节目来到了和田地区和田县演出,为当地群众送上了13个接地气、展示新疆乐舞文化的节目,受到了和田县群众的欢迎。
作品放下身段,泥土味更浓了;演员走到基层,群众的心更暖了。我区文艺作品和广大基层群众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不是偶然,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走进基层汲取创作养分“文艺工作座谈会给新疆文艺工作者今后的文艺创作之路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明白了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文艺创作者不仅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深入生活,还要坚持贴近实际、以人为本,不断地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党委书记郭成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曾对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文艺创作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创作环节是关键。今年3月,新疆著名作家黄毅和“新歌唱新疆”新创作歌曲采风团的文艺创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文化采风与探索之旅。一路走来,疆内外的艺术家们,在阿克苏地区感受了刀郎文化,领略了三五九旅屯垦戍边的精神;参观了伊犁将军府,感受了锡伯族的文化和历史;走进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看到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景象,艺术家们被新疆的美景、丰富多彩的文化、高速发展的经济所感染。
新疆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佟吉生说:“各族艺术家只有把目光延展到新疆大地的巨变和各族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上,才能创作出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也是在今年,在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画院走上高原主题采风活动中,新疆的画家们走进了帕米尔高原,领略了世界屋脊的壮美,感受了鹰笛与鹰舞传递的塔吉克族人的精神,体会了高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疆画院副院长孙黎明说:“我们的画家只有长期融入生活和人民之中,才能懂得为什么人画画、怎样画画,只有把生活和人民放在心里的画家,才能画出人民欢迎的作品。”
今年6月,在克拉玛依、布尔津、吉木乃、木垒、鄯善、吐鲁番等地,一场场诗意的聚会一次次启幕,在这场名为“大美新疆文学之旅”采风活动中,来自新疆、海南、湖南的近20位作家、诗人、编辑与新疆的自然和人文进行了亲密接触,在10天时间里,他们共同感受着新疆大地的壮美、历史文化的厚重、民俗文化的灿烂、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谐。《启明星》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巴音巴图说:“在这次活动中,我了解了孩子们的内心,也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
深入基层送上惠民演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的这段话,为新疆文艺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增强了信心。
2014年年末,一场名为“王洛宾经典怀旧歌曲·大型情景音乐汇《歌声使我迷了路》”在乌鲁木齐市上演,22首深入人心的歌曲,敲开了新疆各族观众的记忆大门。
当晚的演出结束后,该剧总导演库来西·热介甫坦言,大型情景音乐汇《歌声使我迷了路》是他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扎根人民群众的一次实践,他说:“我常常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着: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得上是一部好的作品?参加了音乐汇《歌声使我迷了路》的创编工作后,我豁然明白,原来能给人民群众的内心带来波澜、给他们以力量、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作品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
今年,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不断在基层汲取养分,不仅完成了舞蹈诗《永远的麦西来甫》再创作,帮助喀什地区疏勒县创编了一台现代舞剧《疏勒之恋》,还将60场惠民演出送到了南疆四地州的农村、城市社区和军营、养老院等。
据自治区文化厅办公室主任鲁新明介绍,在今年半年时间里,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歌剧团、木卡姆艺术团等,带着最新创作的歌舞晚会《丝路舞魂》、情景诗画《丝路乐魂》、改编话剧《特殊作业》、现代京剧《老沙家的幸福指数》、舞剧《英雄·玛纳斯》、话剧《老大爷的新伙伴》、歌舞剧《梦蝶天山》等透过百姓视角,讲述他们生活现状的艺术作品,通过自治区文化厅组织实施的“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走进了南疆四地州,走向了每一个需要它的角落。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厅通过“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先后在南疆四地州送去演出414场,惠及群众32余万人次。10月12日,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在和田县北京中学演出,受到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