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专业学生大胆跨越专业创业,抢占全景看房、虚拟旅游、数字展馆等高端市场;动漫专业学生设计的黑豆高校综合服务APP软件,将送餐、快递、查询成绩全部包办;城建学院学生的巧手设计,让普通的气球变身工艺品,在吉林省内外连开3家连锁店、年收益50余万元……近年来,吉林省全力扶持大学生进入文化产业自主创业,涌现出众多创业典型。5月22日,吉林动画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成立,由此拉开吉林省大学生全员创新创业的序幕。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人。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密集出台,李克强总理多次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4月10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吉林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勉励大学生自主创业;4月15日,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来到长春青年创业工场正茂园区和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吉林大学创业沙龙,鼓励大学生投身创业。
在政府、学校、社会多方助力下,吉林省加大政策优惠和资金投入,大学生争先瞄准文化产业自主创业,成为就业的补充形式。
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申威,如今已经是辽源市鼎盛设计公司总经理。5年前,他从长春回到家乡创业,如今公司已拥有80多名员工且都是青年人。他表示:“我身边有好多大学生创业,大都是文化创意产业,而且带动一大批同学、同龄的朋友共同创业,在创新创意的路上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23岁的曾建鹏是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大四学生。从大一开始,他就尝试彩色气球造型创作。2014年,曾建鹏的气球公司收益50余万元,还在省内外开设了3家连锁加盟机构,如今已成为吉林动画学院创新创业中心的重要力量。
吉林动画学院影视戏剧学院2012级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刘震来自新疆库尔勒市,初二的时候,他喜爱上了航模运动,进入大学后,很快脱颖而出。2014年,他成立了激创影视航拍工作室,被教育部批准为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据刘震介绍,创业初期,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经验,工作室一度陷入困境,是吉林动画学院下拨的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帮他渡过难关。一年后,由于市场份额减少,经营再度陷入困境,又是学院帮助他解决了场地,顺利注册了吉林省景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他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开发出了720度空中全景展示服务系统,并以720度全景展示、全息影像、体感互动、人机交互为方向,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该公司主营空中全景、全景看房、虚拟旅游、数字展馆解决方案、汽车三维解决方案等,不仅在本地市场上畅销,而且闯入了哈尔滨、北京等地的市场。
在一次参加创业大赛时,吉林建筑大学大二学生王云贺的项目是“翰林院内务府”,名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是校园洗衣店,项目预估40万元,但这笔钱从哪儿来?选址在哪里?这难住了他。同样,大三学生王慧也认为创业看上去很美,但做起来很难。“近几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非常多,但是对我们来说,资金不足、没有经验是最大的顾虑。”王慧说。
吉林动画学院董事长、院长郑立国表示,为了让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快一些、稳一些,校方早在2009年就着力打造创新创意文化产业。这次成立的吉林动画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就是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的“加油站”,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100个优秀团队、成立20个优质公司、推出10个自有品牌,使学校成为“创意硅谷、创业高地”。该平台不仅面向在校学生,对于教职员工、往届毕业生以及提供技术支撑的外校博士生、研究生也都敞开大门,这在吉林省内同类高校中开了先河。
有了学校的“保驾护航”,一个个“绩优股”脱颖而出。冯志瑞是吉林动画学院2013届动漫分院的学生。1995年出生的他已经是黑豆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CEO,他带领团队开发了一款黑豆APP,汇聚校园周边所有生活服务,已然成为长春高校大学生手机里的“标配”。目前,这款APP用户已经超过几万,每天使用者逾千人。在吉林动画学院,外卖业务已经超过“美团外卖”和“饿了吗”的销量。
谈及创业经过,冯志瑞感慨地说:“这是我参加学校第三届创业创新大赛时的项目,后来进入了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学校为我提供了工作室和导师,给了我很大帮助。”“我们的目标是覆盖全省高校。”他踌躇满志地说。
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了学校的鼎力相助,有了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在吉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文化产业项目在市场上迅速走红,成为吉林文化产业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