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初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以来,到2013年底,全国已有超过100家文化产业基金成立,总规模达1408亿元。而目前,华人文化产业基金已经投资了星空传媒、东方梦工厂、TVB中国、财新传媒等14个项目。《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等红极一时的娱乐节目均出自该基金旗下的灿星国际。2013年,《中国好声音》的互联网版权销售超过2亿元,2014年预计将翻番。
此外,上海还设立文化企业直接融资储备库,如徐汇区面向优质文化企业建立了直接融资企业储备库,引导投行、股权投资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与入库企业对接,并为入库企业上市、发债、挂牌等提供培训与指导,实现资源对接服务。
与此同时,在沪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创新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为文化产业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体系,其特色融资产品包括“影视制作项目贷款”、“艺术品质押贷款”,多元化金融创新产品则有“并购重组顾问业务”、“债券融资”、“上市顾问业务”和“PE主理银行业务”,满足文化企业客户的各类金融需求。
建设银行上海分行推出了专注文化领域金融服务新品牌“文化悦民”,将文化金融服务重点放在“悦”上,向上海大剧院发放信用贷款支持音乐剧《狮子王》和《妈妈咪呀》的引进和演出,并通过“繁荣影视”、“支持出版”、“网络金融”、“振兴演艺”、“特色会展”、“多彩动漫”六个子方案,全方位服务上海文化产业发展。
浦发银行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重创意、重人力、轻资产的独有特点,整合、优化、创新了多项产品,形成了专门服务于文创类中小微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文创赢”。他们针对文化创意园区开发的“园区贷”产品,已有近20家文化创意园区以园区未来租金收益权作为质押获得3~5年的中长期贷款支持。2014年12月1日,浦发银行还宣布,参与出品徐峥电影《港囧》,全面支持影视娱乐业。
上海银行则早在2011年1月便与上海市委宣传部下属文化发展基金会签署了一项授信额度为1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扶持上海影视和演艺界的优秀创作剧目。2012年,发起成立“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银行文化艺术专项基金”,该专项基金设在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下,专用于支持上海文化艺术产业项目,是上海银行业内第一只文化艺术专项基金。该行对列入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的重点作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实施优惠利率,首批在上海银行获得贷款的原创剧目有《誓言今生》、《三进山城》、《独臂刀》等。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则专门推出针对广告行业代理公司的“广告贷”业务,解决小公司的大问题。轻资产、无担保、资金垫付量大是广告代理投放公司的“软肋”,传统信贷模式很难满足。“广告贷”则可以凭借广告代理投放公司手中规范、真实的代理合同,以未来产生的应收账款作质押,向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贷款用于向媒体支付广告播放费用。
上海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大胆创新,探索成立了专注文化领域的担保公司——上海东方惠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公司已与10多家银行深度合作,培养了一支从事文化企业融资担保的专业队伍,为一大批文化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分别与上海文广集团、上海报业集团、世纪出版集团和上影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良性发展。如,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与交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闻出版局向交通银行推荐有融资需求的优质企业名录,交通银行建立贷款绿色通道,支持上海新闻出版及版权产业的发展。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上海文化金融合作发展正在“出上海经验、有全国影响”。未来,上海将充分利用自贸区金融政策优势,加强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宣传、辅导,引导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有效利用自贸区融资创新,从境外借入低成本人民币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有效利用自贸区资金管理创新,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利用支付结算创新,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成本;有效利用融资租赁业务创新,丰富融资渠道;鼓励境外完片担保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担保公司;鼓励在自贸区内设立文化装备融资租赁公司。另外,上海也将支持发展文化金融融合的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文化企业探索发展文化领域众筹模式、P2P平台等,不断拓宽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