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近日出台《加强纪录片创作生产工作的意见》。《意见》从精品工程、扶持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打造原创精品纪录片、繁荣纪录片创作生产提出了具体措施。
定政策 激发创作潜力
说起辽宁,很多人都会想到充满乡土气息的喜剧小品,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因素都是多元的,辽宁也不例外。辽阔的黑土地上,除了名声在外的乡土文化,还有一支不为外人所熟知的纪录片创作队伍。比如辽宁电视台的高国栋、大连电视台的李汝健,他们创作的《沙与海》《辽河》《工地》等很多片子获得过国内外大奖。辽宁省局这次出台《意见》,就是立足辽宁省现有的文化创作队伍和市场实际,希望以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纪录片创作方向,激发全省纪录片创作活力,培育壮大潜在的文化市场。
在2014年11月召开的辽宁省纪录片创作生产工作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一致提出,要把纪录片的纪实性与艺术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发挥纪录片在电视艺术中的独特作用,发挥自身优势,带出一支队伍,创出一批精品,服务群众文化需求。这一提议正是此次《意见》出台的目的所在。
接地气 展现本土精神风貌
辽宁省局定义的精品纪录片是具有地域特色、文化韵味、精神高度,能够满足并引领大众文化市场的纪录片。出台《意见》并不只是高屋建瓴地做规划,而是立足黑土地的文化、历史,对纪录片创作提出明确范围和要求。比如,《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挖掘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过程中的精彩记忆,深入挖掘和关注具有辽宁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史实类题材,重点展现近代以来能反映辽宁时代变迁的人物和事件等。
对此,辽宁省局认为,近期国家出台了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的重大政策举措,促进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而振兴老工业基地,文化振兴不可或缺。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当中,吃苦耐劳的辽宁人、默默奉献的老工业基地精神、舍小我顾大局的感人事迹等,都是辽宁精神的具体体现,应该被时代记载和讴歌。出台《意见》,就是要通过优秀的纪录片创作,让优秀的历史、时代的价值、高尚的精神在年青一代中传承,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出精品 助推文化强省建设
出精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关键。为此,辽宁省局要求,各电视台要把纪录片创作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并从人员编制、资金投入、技术设备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意见》提出,从2015年起,辽宁省局正式启动纪录片精品工程,组织专业力量对各台上报的纪录片选题开展论证,每年筹集100万元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扶持。在此基础上,辽宁省局每年年底组织纪录片评优工作,拿出100万元对优秀作品和优秀创作人才进行奖励。
出精品,优秀的创作队伍是核心。在辽宁、大连等电视台已经设立纪录片工作室的基础上,《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纪录片人才培养工程,积极挖掘和培养纪录片导演、编剧、策划、经营管理人才,着力加强对青年纪录片创作人才的引导扶持,注重培养既懂创作生产又懂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完善纪录片人才选拔机制,形成能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选人用人机制。
出精品,更新创作观念是重点。《意见》要求纪录片创作人员要扎根生活,深入基层,面向市场,以发展为主题,以质量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生产制作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纪录片。对于精品纪录片的创作生产,辽宁省局的规划是,每年有重点、有步骤地创作生产20部左右,其中力争打造3至5部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助力辽宁文化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