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动漫节展遍地开花 应如何转型?

2014/11/19 11:59:48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大中小

  对2014年而言,黄金十月依然是各类型动漫节遍地开花的月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仅“黄金周”期间举办的动漫节就有十余个,虽然地理位置各有差异,但活动内容大同小异,鲜有个性。有的动漫节连续举办了十余年,仍然停留在碎片式经营、拼凑式组建、临时性管理的模式上,在动漫文化推广方面欠缺理性思考。笔者认为,如何体现专业性和区域特色是大数据时代下对动漫节的首要考量。

  首先,动漫节不是儿童节,应能体现举办地的文化特色。动漫节主题概念定位不专业、不准确是当前国内动漫节广受诟病的一个方面,举个例子,2014年正值《大闹天宫》50周年,笔者曾与国内多家动漫节联系举办《大闹天宫》50周年文献巡展事宜,有的组委会一听是纯粹的文化展览,第一反应就是“不热闹,不能吸引小孩子”。对动漫节持这种态度的不在少数,其实,动漫节并非儿童节,它首先是动漫界的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包含以展商为主体的产业群体、以专家和创作者为主体的文化群体;其次才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消费群体。因为定位不准确,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当前国内动漫节多数太过“低幼”。

  其次,动漫节不是活动现场,而是一个推广“城市名片”的文化节日。动漫节由一系列活动组成,单纯为举办动漫节而“活动”,不仅容易造成“混”和“乱”的表象,也易使举办方陷入“不知道怎么搞”和“搞什么”的心理压力圈。久而久之,年年搞、搞完就拉倒,成为多数动漫节组委会心照不宣的原则。

  在与动漫圈同行聊天时,时常会谈起“某某动漫节什么时间举办”的话题,随意一问折射出的是组委会对动漫节的文化思考:把动漫节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来抓,那它必然是一个新兴的文化节日,至少在时间上应该是固定的。可惜的是,有的动漫节虽然连续举办了十多届,但至今也没有形成规律。殊不知,举办时间上的规律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动漫节的社会品牌效力,而随意、随时的动漫节策划导致的将是一届不如一届的动漫节“剩”会。笔者认为,以动漫的名义来打造城市名片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需要一个积淀的过程,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活动内容上就必须有主题、有延续、有创新。

  动漫节的举办要结合当地动漫企业、高校的力量,形成差异化发展,加快塑造动漫文化品牌。从当前国内动漫节来看,其组成主要是论坛、颁奖、交易、Cosplay等,但实质内容大同小异,动漫节的嘉宾和参赛作品像赶场一样,导致不同的动漫节看到的是相同的面孔和作品,如此一来,看似繁荣的背后呈现出的只是重复性的劳作。动漫节不能是组委会的独角戏,它应该与当地的动漫企业、动漫高校“捆绑”起来:一来为企业搭建市场化交流平台,宣传推广本土动漫企业和动漫产品;二来为动漫高校提供必要的教研驱动力,反过来,高校又可以为当地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合格的智力支持。

  此外,动漫节的举办还必须摒除“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信条。“只要请来国外专家或洋卡通就是国际化”的观点显然是自欺欺人,如果动漫节的宣传海报或现场内容充斥的都是国外卡通形象,而本土动漫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那无异于花巨资给别人做嫁衣,动漫节的平台搭建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在艺术展中,策展人被称为“艺术市场的推手”,动漫节组委会应适时成立专门的动漫策划团队或邀请专门的策展人来推动动漫节工作的历史转型,而不是简单地由某个领导挂帅。专业的动漫节应当由专业的策展人进行规划,才能避免行政手段对动漫主题实施过程的干预,笔者曾以参展商身份参加过一个国际动漫节,深感其中的行政干预“超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动漫策展人不同于动漫营销人员,策展人应比较熟悉当地的动漫政策、动漫企业、人才队伍以及动漫消费群体,在综合评估后能做出具有可行性的指导意见,拟定出符合地方人文发展的动漫主题概念。此外,策展人还需通晓与赞助商甚至布展工人如何沟通、寻找艺术家、收集作品、布展、邀请媒体、设计图录和导览册等工作,因此,策展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把握全局的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动漫文化创意市场的“隐形之手”,可以有效推动动漫文化品牌快速形成。

  确立动漫主题概念时务必考虑本年度与往年的关联性和延展性,并对本年度的动漫节做出评估和相应的风险预测,然后由招商部门根据主题遴选或邀请相关展商,其中包括邀请符合主题需求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以避免“主体不明确、场面假热闹”的情况。

  动漫节主题活动的明确和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动漫节主体文化的形成。倘若主题不明确,即便年年举办也不过是原地踏步,难以在社会和业界形成品牌效应,以竞赛环节为例,有的动漫作品报送多个动漫节都能获奖,奖状得了一堆,但也只是小圈子里的事,一不能界定创作者的学术高度,二不能在市场上为作品带来更多的经济附加值,大有自娱自乐之嫌。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动漫节奖项的无差异化,来者不拒的动漫节评奖是否也该有所改变呢?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动漫时代”,动漫节已成为国人周知的一种文化活动。随着中国动漫企业进入“洗牌”阶段, 动漫节展也将进入深度调整期,从当前形势来看,动漫节的“马太效应”已经显现。如何举办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动漫节,是主办方亟须理清思路、准确定位、付诸实践的新课题、新目标、新开始。笔者认为,多风格、多类型、多层次的多元化发展才是中国动漫的崛起之路,这也是举办动漫节的核心宗旨所在,简言之,动漫节是动漫产业探索的渠道引领,是动漫产品的品牌检阅,是动漫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