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小成本电影靠什么生存?

2014/11/17 09:19:06 文章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大中小

  根据《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拍摄的638部电影中,通过商业院线与公众见面的只有200部左右,令人担忧的是,其余数百部电影处于内部消化或者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地。

  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日益繁荣,然而,大量不上院线的电影拍出来给谁看,靠什么收回成本,有没有盈利空间?既然无缘在票房蛋糕中分得一杯羹,为什么还有人愿意拍?笔者就部分不上院线的小成本电影的生存之道展开探索。

  小成本电影靠什么盈利?

  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电影票房已与2013年全国总票房217多亿元持平。在电影票房以年均30%以上速度增长的背后,是少数国产片票房收入赚得盆满钵满,而一大批小成本电影无缘走进商业院线,也无意闯商业院线的事实。

  一些电影界专家学者认为,这类影片有着类似的特征:制作成本小,多为百万元级别;题材正能量,大多以典型模范人物事迹为原型。如果说上线电影盈亏与否看票房,那么不上线的电影能否回本并赢得微利,主要看能否获奖。

  由甘肃风行影视文化公司与一家电影频道联合出品的电影《甘南情歌》,拍摄、制作花了近300万元,这部电影的目标是保本不亏。“公司与合作伙伴投一点,几家企事业单位资助一点。”这部影片的制片人郝平如此概括影片的资金投入构成。而影片的收入渠道有三:在农村数字院线放映,按放映场次赚一点;争取部分电视台的电影频道收购播放,根据电影频道评分高低补一点;若能在宣传、文化、广电或其他部门的评奖中赢得奖项,还有望奖一点。

  据一些小成本电影创作团队透露,仅靠农村数字院线放映,连投资成本的1/10都收不回来。影片《腊月的春》制片人贾皓民说,农村数字院线每放映一场他们的影片,公司只能从中收入7元钱。即使放映1万场,也只能赚7万元。

  制片人担心影院“一日游”

  部分小成本电影制片人坦言,他们的电影自从创意开始,就定位于上电视台的电影频道,或入选农村数字院线。既赚票房又赢人气,是每一个电影人的梦想。然而,考虑到种种因素,他们对闯商业院线有心无胆,担心即使院线影院上映,也可能是“一日游”。

  作为一部颇具西部牧区风情的影片,《甘南情歌》有幸先后4次在央视电影频道放映。多位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说,影片中美丽如画的牧区风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使他们对甘南顿生神往之情。男女主人公原生态地“无鞍驭马”飞驰,也使一些业内人士惊呼,美国有西部牛仔片,而从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到中国“西部马仔片”前途无量。

  即使如此,《甘南情歌》也因担心亏损风险而不敢谋求登上商业院线。“踏足商业院线的前期宣发成本,可能就与制作成本持平。”郝平说。

  贾皓民说:“电影市场的主要消费力是年轻的城里人,对他们来说,农村太遥远。即便是故事讲得再好,观众不认,市场不赢,就很难说它成功。”

  小成本电影需转型突围

  虽然不上院线的小成本电影形成特有的投资、盈利模式,但一些学者认为,这其中存在着一个悖论:不少影片需要扩大传播效果才能实现其传递正能量的初衷,而如果长期不敢涉足商业院线,其实际传播效果又会受到影响。因此,不上院线的小成本电影绝不应该满足于“小打小闹”。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认为,我国2013年生产电影638部,而走商业院线的影片比重在增加。这表明,我国电影产业正在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方向转变。在此背景下,小成本电影更应积极调整创作观念,政府对这类电影的扶持理念也应改变。

  “电影是观众主动购买的消费行为。应改革和完善扶持、奖励模式,既鼓励更多的人投身电影事业,又鼓励小成本电影敢于面向更多大众闯市场。”甘肃省电影家协会理事、影评人燕斌说,同时,也应奖励和扶持小成本制作电影更加遵循公众观影规律,提升影片质量,追求票房和传递正能量双丰收。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