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腾讯“触电”背后的商业逻辑

2014/09/19 09:17:32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大中小

  今年6月中旬,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的某主题论坛上,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一句“未来的电影公司都将为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打工”引来了业界争论。一方认为,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BAT作为行业巨头,几乎从社会各个层面服务着中国数以亿计的网民,同时也掌控着他们,电影公司只能“束手就擒”。另一方则认为,于冬的话过于绝对,BAT再牛,也只能在资本和渠道层面作为,左右不了电影的质量,专业的电影公司不可替代。

  于冬的话是否极端暂且不论,但截至目前,BAT在影视行业全面布局已是不争的事实。继今年8月,港股“文化中国”正式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集团”、百度旗下的爱奇艺与华策影视联合宣布共同出资成立华策爱奇艺影视公司之后,9月17日,腾讯公司也对外宣布,以优质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腾讯影视业务平台“腾讯电影+”正式成立。据了解,这是继腾讯游戏、腾讯动漫、腾讯文学之后,腾讯互动娱乐推出的第4个实体业务平台,标志着腾讯互娱将正式深度布局电影业务。随后,腾讯公布了“腾讯电影+”首批明星IP电影计划。按此计划,共有7个腾讯旗下的热门IP将被陆续改编成电影,包括《斗战神》、《QQ飞车》、《天天酷跑》、《尸兄》、《藏宝图》等。其中,《藏宝图》为作家莫言的文学作品,其他IP则分别来自腾讯的知名游戏产品和动漫产品。

  表面上看,BAT三巨头中腾讯动手最晚,但业内人士都知道,早在三年前腾讯就以4.5亿元入股华谊兄弟公司,一跃成为华谊兄弟最大的机构股东。而就在此次“腾讯电影+”发布前不久,8月27日,腾讯还联合华谊兄弟正式对外发布了基于粉丝和影视明星互动的娱乐社交平台“星影联盟”。该平台于去年12月就开始上线试运营,目前已有126位明星入驻,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

  不难看出,腾讯对电影产业早有觊觎,而这其中的野心除了涉足影视业务外,更多的是要达成对“粉丝经济”中明星、粉丝、社区、互动四元素的综合运作。正如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任宇昕所言,包括“腾讯电影+”在内的腾讯互娱四大业务平台符合腾讯未来的发展规划,腾讯要做连接型的公司,不仅是因为腾讯拥有QQ、微信等极具连接属性的互联网产品,而且还拥有深受广大用户喜爱的互动娱乐内容。“腾讯电影+”的推出就是为连接更多互动娱乐体验,进一步放大游戏、动漫、文学等领域的明星IP价值。

  按照任宇昕的介绍,“腾讯电影+”的“+”有三层寓意:首先,希望能为目前中国的电影业注入更多活力和新内容,尤其是优质的品牌IP;其次,“+”也是一种连接,希望腾讯旗下的同一个IP能在多个领域共生与互动,让电影也成为整个IP泛娱乐文化产业链中的一环;最后,“+”还代表着开放的能力和心态。腾讯在分享自己的IP优势以及渠道、数据、用户等平台资源的同时,也将充分尊重行业规律,与合作伙伴一起面对互动娱乐产业新机遇。为此,在发布“腾讯电影+”的同时,腾讯互娱还宣布将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合作,共同打造华语青年导演论坛,并推出中国电影青年导演培养计划,旨在通过优质项目带动和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电影理念、适应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优质青年电影人才。亦如腾讯公司副总裁程武所言:“希望给中国电影行业更多的借力和助力。”

  毋庸置疑,即使没有BAT巨头的涉足,当前,互联网对影视行业的影响也已经不可避免。8月28日,优酷土豆宣布成立“合一影业”。此外,盛大网络、完美世界、麒麟网等多家互联网企业早已将触角伸进影视业,并且成绩颇佳。但不同于以往互联网公司仅在资本和渠道层面作为的是, 这次腾讯做电影,完全是另一种逻辑、另一种姿态。腾讯文学、腾讯动漫、腾讯游戏积累了大量的IP,而优质的IP无疑是一部电影最核心的价值之一,相对于好的导演、演员,好的IP具有更强的变现能力,更低的投资风险。因此,这次“企鹅”触“电”不只是要参投,而是要主投;不仅要主投,而且要深度参与。用任宇昕的话说,“要把我们对于游戏、动漫、文学内容的理解,对于用户的理解带入到电影当中,做出有腾讯互娱自己特色的电影。”

  当然,互联网企业提出的IP泛娱乐全产业链开发的运作方式,对催生国内互动娱乐粉丝垂直社交领域的新商业模式,推动国内“粉丝经济”进入规模化和产业化亦具有进一步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基于互联网各业务平台上庞大的粉丝用户,未来影视行业的广告代言、影视制作、票房预测等重要的产业决策,都有望通过这类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获得更为精准的参考结果。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电影公司就算不是给BAT打工,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必然需要与互联网新技术紧密结合。如于冬所言,中国电影行业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已经迎来了资本时代和互联网时代,能不能站在风口前迎头而上,成为那只会飞的“猪”,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