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文化“卖出去”比“送出去”好

2014/08/07 11:13:11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大中小

  近年来,湖南在发展文化软实力上下“硬功夫”,把文化“走出去”作为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取得显著成绩。“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演艺湘军”“动漫湘军”等品牌享誉海内外,使湖南和中国的形象不断地树立起来、闪亮起来。

  有内核、有神韵的内容,是文化“走出去”的最大资本,是赢得主动的最硬底气。目前湖南文化产品大部分为依托廉价劳动力资源而获得成本优势的“硬件产品”,属于内容和创意的“软件产品”则比例不高,同时因为或过于“湖南”或过于“洋化”,大多只能在短时期风光暄热一时,难以产生持续影响力。进一步推进湖湘文化“走出去”,必须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坚持“内容为王”,将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实施文化精品带动战略,就要推动湖湘文化真正走进世界人民的内心,走得更远、更好。

  文化“走出去”,平台就是跳板,有了“走出去”的“航船”,文化才能顺利“扬帆出海”。目前我们在平台载体建设上是块“短板”,文化会展虽然比较多,但硬件和软件上层次都还有待提高。进一步推进湖湘文化“走出去”,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建立起富有穿透力的全球化对接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既要善于“借船出海”,加大与国外知名文化企业、文化机构的合作,借助其销售网络、传输渠道和贸易平台打造文化传播国际化的载体,推动我文化产品进入海外主流社会;又要努力“造船出海”,统筹办好演艺、广播影视、图书、动漫等专项文化会展,形成面向国际和国内的文化交易平台体系,加快建立文化产业“走出去”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发行网络,加大海外推介和招商力度,从“别人经营自己”转向“自己经营自己和别人”,让湖湘文化更多进入国际市场、国外主流,最终成为主流。

  文化“走出去”,关键是产品和企业走出去、市场主体走出去。市场主体最了解市场的需求,能以最直接最有效率的形式把握需求和变化赢得市场。形成数量众多、结构合理、实力强劲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是湖湘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支撑。目前,湖南文化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进一步推进湖湘文化“走出去”,必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国有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跨国经营管理能力,加快培育一批能与西方跨国文化集团比肩的文化企业航母;支持更多有实力、有丰富贸易经验的民营企业从事文化贸易,做到在财政补贴、税费征收、金融支持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尽快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文化出口的生动局面。

  在推动湖南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文化产品“卖出去”比“送出去”效果更好,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更要重视市场的力量。目前文化产品大多是以产定销,市场化程度低,海外营销投入不足,文化贸易的经营、管理、开发、中介、咨询等各类相关人才匮乏。进一步推进湖湘文化“走出去”,必须在强化市场运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鼓励打破行政系统、地方条块的限制,支持企业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运作规律的营销方式,以资本为纽带建立起宽广、实用、有效、灵活的文化贸易海外渠道,促进文化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加强高水平营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化走出去、走进 去、扎下根。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