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跨界申遗”利于维护遗产完整性

2014/07/03 12:54:47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大中小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跨国申遗”“联合申遗”等概念走进中国媒体和公众的视野,成为热议话题。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

  杜晓帆表示,“跨国联合申遗”这一概念被称之为“跨界申遗”更为准确。跨界申遗是为了确保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联合申报的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跨界申遗,是因为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不是以国界来划分的,许多自然遗产的范围都会超越人类划定的所谓国界。许多文化遗产也是由不同国家(历史上的)、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形成的。

  据杜晓帆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第一次公布世界遗产名录,1979年就有了两项自然遗产是跨界申报的,分别是比亚沃韦扎森林,为白俄罗斯和波兰交界;克卢恩/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冰川湾/塔琴希尼—阿尔塞克,为加拿大和美国交界。1980年,第一个跨界的文化遗产也出现了:罗马历史中心,享受治外法权的罗马教廷建筑和缪拉圣保罗弗利,为梵蒂冈和意大利交界。所以,跨界申报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目前,世界遗产名录中共有跨界世界遗产31处,涉及52个国家。”杜晓帆说。

  申请成功之后,跨界遗产在保护方面拥有自身的优劣势。杜晓帆指出,跨界遗产的优势就是维护了世界遗产的完整性,促进了多边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识,为人类和平做出贡献。而劣势则是各个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会有管理体制、制度以及文化的不同,这增大了保护的难度。

  “比起理解跨界申遗,更多地去理解世界遗产的核心价值,理解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理解一种文化的形成是多元的,也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的这一本质问题更重要。跨界只是一种形式,不是目的。”杜晓帆表示。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