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收视率“国标”应重视重建公信力

2014/05/23 16:20:21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大中小

  据报道,今年7月1日,我国第一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将开始实施。近年来,收视率在电视市场交易及传播效果评估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电视交易市场中的“通用货币”,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制定媒介策略的重要依据。但由于电视收视率调查一直以来缺乏国家标准,带来两个恶果:一是电视收视率沦为数字游戏,导致像“抗日神剧”等“雷人”电视剧的收视率一再冲高,让荧屏走向恶性发展;二是电视收视率调查多了造假的嫌疑,直接导致电视收视率失去了公信力,没人再把电视收视率当作参考标准。同时让电视收视率调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将电视台、广告主、广告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得很多人即使知道电视收视率是假的,也没人愿意揭穿,更多选择沉默和接受。

  出台《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意味着我国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领域的空白被填补了,电视收视率调查工作步入“有标可依”的时代。应当说只要“国标”落实起来,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挤掉电视收视率的水分,得出更准确的数据,也可斩断虚假电视收视率调查的利益链条,从而促进整个电视收视市场调查行业以及中国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出台收视率“国标”,关键是要重建收视率公信力,而这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出台“国标”。首先,应引入司法机制,明确司法部门为接受举报和履行核查职责的职能部门,而不是依靠没有太大强制力和约束力的行业协会。其次,对于涉嫌造假、注水以及违反“国标”规定的电视收视率调查,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提高违规成本。再次,有必要打破“唯收视率论”,建立收视率之外的价值判断体系,并纳入电视收视率调查之中,引导电视产品品质良性发展。国家广电总局曾规定,在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中,收视率权重以40%左右为宜。

  总而言之,行业内外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电视收视率调查的初衷是为了让业内人士判断电视的发展走势和供广告主分析媒介价值,而不是自欺欺人和谋取利益。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