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文化金融产业存在哪些进入壁垒

2014/04/25 10:59:52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大中小

  文化金融产业的进入壁垒是指文化金融产业的在位运营企业相对于新进入的企业和潜在进入企业而言所具有的某种优势。换句话说,文化金融产业的进入壁垒就是新进入的企业和潜在进入企业同在位运营企业竞争时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利因素。按照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的理解,进入壁垒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生产成本,是打算进入某一产业的企业所必须承担,但在位运营企业却毋须承担的生产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壁垒可以说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概而言之,文化金融产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有两类:政策准入壁垒(非经济性进入壁垒)和在位优势壁垒(经济性进入壁垒)。

  首先是政策准入壁垒。《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各金融部门要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作为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重要努力方向,大力创新和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对于国内各大金融机构而言,进入文化产业,拓展文化金融业务,不仅不受什么限制,而且受到政策鼓励。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化金融产业的政策准入壁垒主要是针对金融业外的非金融机构来说的。尚不拥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的企业,如果准备进入文化金融产业,首先必须获得相关金融牌照或者同已获得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合作。

  其次是在位优势壁垒。文化金融产业的在位运营企业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不断积累着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营销等多方面经验。一方面,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特色日益明显;另一方面,在位运营企业和新老顾客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在长期交流的过程中慢慢得以建立。因此,顾客对在位运营企业所提供的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偏好度和忠诚度都将不断增加。相比之下,新进入的企业和潜在进入企业同在位运营企业相比,在关于顾客需求的信息积累方面,则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不对称性。在位运营企业对顾客的需求可谓了如指掌,新进入的企业和潜在进入企业则心中无底。因此,从产品设计到个性服务,在位运营企业同新进入的企业和潜在进入企业相比,都具有一定的产品差异优势以及市场份额,后者必须认真权衡进入相对陌生的文化金融细分产业所能够实现的预期收益和必须面对的各种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者进入文化金融产业的战略决策。

  (作者系包商银行董事长,文章节选自《中国文化金融导论》)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