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获奖电影也需要票房认可

2014/04/23 10:20:14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大中小

  近日,电影《一代宗师》在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12项大奖,引发热议。早在去年《一代宗师》热映之时,业内、观众关于其优劣的争辩就不绝于耳。事实上,长期以来,很多在国内外获奖的国产片都存在票房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获奖电影不能孤芳自赏

  票房惨淡这一“症结”在国外电影节获奖影片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近年来,威尼斯电影节获金狮奖的《三峡好人》,柏林电影节获银熊奖的《伊莎贝拉》、《左右》,开罗国际电影节获3项大奖的《芳香之旅》等诸多在国外获奖的国产片,其国内票房大都不超过1000万元。

  然而,近来在柏林电影节获奖的《白日焰火》票房却已过亿元并屡创新高。“无论是早期的《观音山》还是近期的《白日焰火》,打破获奖片票房低迷的方法就是重视营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藩表示。

  王家卫、贾樟柯、王小帅等获奖影片的导演,创作风格个性鲜明,不太理会外界声音。“这种创作导向往往会使得影片漠视市场元素和观众需求。”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周星说。在近日召开的影片《白日焰火》研讨会上,一些业界专家认为,《白日焰火》的营销模式,可以为个性化较强的电影探索新的市场生存之道提供借鉴。“获奖电影不能孤芳自赏,要用市场化手段推广自己,进而获得更多观众认可。”周星说。

  评奖会助力票房

  2012年,华谊兄弟投资2亿元,由冯小刚精心打造的影片《1942》票房收入不足4亿元,然而,该片却获得了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等奖项。“国内的奖项在评选时间上往往比较滞后,对电影的票房助力不大。”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在他看来,当前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影片获奖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会对票房产生积极作用,而实现两者间的互动,需要在评奖时间和评奖标准上进行一定的调整。

  事实正是如此,在《白日焰火》的营销宣传里,在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和银熊两大奖项成为有效卖点。“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项大奖的宣传,该片票房也许达不到5000万元。”一位资深影评人说。

  评奖与市场能否融合?

  要得奖,还是要票房?这种疑惑是诸多导演在投拍影片之时的困惑。冯小刚在拍摄《1942》时就直言该片可能不会赚钱,并且笑称是自己的名气把观众“忽悠”进了影院。

  然而综观近年获奖影片,像《寒战》这样荣获诸多奖项却票房大卖的电影同样存在。“真正的好电影可以突破题材的局限性,能够实现艺术表达和市场需求的统一。”周星说。他认为,评奖和市场之间若想寻求融合统一,需要观众理性观影和创作者掌控全局观念的双向成熟。

  有网友认为,电影评奖往往只侧重于影片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等专业元素,而不太重视口碑与市场。然而伴随着近年来两岸三地电影整合度的加强,中国电影各种重要奖项也逐渐加强对商业元素的考量。“不应过度去考虑商业片和文艺片的区别,应该去考虑好影片和差影片的区别。”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说。

  饶曙光则认为,评奖不但要评选出年度优秀影片,更应考虑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长远影响。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