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少儿影视不能忽视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2014/03/25 09:09:51 文章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大中小

  据媒体报道,看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后,江苏省连云港市9岁男童模仿其中“灰太狼烤全羊”的情节,将同村5岁、8岁两名小伙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那是发生在2013年4月的一起悲剧。2014年3月20日,类似一幕在江苏省宿迁市重演,一个两岁半的男孩,模仿动画片《熊出没》里的光头强,结果用斧头把自己的两根手指砍伤。

  不可否认,无论是灰太狼火烧玩伴,还是光头强自断手指,均是动画片中的暴力镜头。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动画制作和播出机构就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行业承诺不制作、不播出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两部动画片均被点名。然而,承诺也好,点名也罢,现在看来并未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一些动画片仍然我行我素,“暴力十足”。

  动画片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情节危险等不良现象,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视。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缺乏判断力、喜欢模仿,影视作品中的一些危险、暴力、暴露等镜头,往往会成为孩子们的“示范样本”,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特别是,此前有媒体曝光“史上最大尺度动画片”,片中出现了动物拟人化的女性乳房,明显突破了“少儿不宜”的底线。

  媒体报道的类似模仿悲剧,与孩子们所接触的“暴力十足”“少儿不宜”的文艺作品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其中,尤以影视作品为甚。除了少儿影视成人化之外,现在的影视作品大都存在“三多”现象,即暴力镜头多、暴露镜头多、吸烟镜头多。这些影视作品,虽没有标明“少儿不宜”,却有许多“少儿不宜”的成分,不分时段、不分场合地播出,自然会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针对动画片等少儿影视作品,既要避免过度暴力,更要规避成人化。笔者以为,首先应尽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国产动画片等少儿影视作品中的暴力、低俗、危险情节和不文明语言做出严格限制。其次,有关部门应当严格管理,影院等播映机构也应当严格自律,将未成年人的“视界”限定在保护的范围内。对创作者而言,创作时要考虑特定观众群的需求,从源头上把好关。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