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政策法规

  • 部委政策
  • 地方政策
  • 公告通知
  • 十八届三中全会
  • 聚焦2014全国两会
  • 丝绸之路文化带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聚焦2014全国两会 > 详细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国家需制定优惠政策助力文化事业

2014/03/13 11:11:52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大中小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文化遗产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战乱、盗卖等,中国也是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侨界政协委员,朱奕龙在走访调研时发现,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强大,国宝回归已引起中国政府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关注、关心,特别是很多怀有家国情怀的爱国华侨,通过国际文物市场购买流失的中国文物,形成一支民间抢救文物的“生力军”。

  朱奕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税赋以及相关政策方面的原因,目前文物遗产的回流渠道仍不畅通。过高的赋税以及法律政策的缺失成为海外文物回流过程中“跨不过去的坎”,除此之外,在中央做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良好契机下,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和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文化领域,投资建设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令人遗憾的是,国家还没有具体优惠政策保障它们可持续发展。”朱奕龙表示,这些由民间资本捐资助建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在政策保障、资金来源、作品收藏、学术研究、人才引进、教育推广及争取优势资源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其中政策法规和制度保障的不健全,是抑制民营博物馆发展的根本问题。

  为此,朱奕龙委员建议国家文化、文物等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公益非营利性的文物回流和捐赠,能够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减免税费,为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提供绿色通道。中国侨联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渠道摸清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让热心于海外文物回流的海外同胞以及外国友好人士,更积极地促成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家”。

  “国家应尽快制定出相对完善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税制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创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国家应加大对民营艺术馆在文物保存、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专业领域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逐步规范民营艺术馆的发展,确保文物保存安全得当,充分发挥文物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朱奕龙委员说。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