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票房与电影质量无关?

2014/02/10 10:16:53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大中小

  马年春节刚开始,电影院里堪比春运的火车站一样热闹。从大年初一开始,亿万人潮转移到了电影院,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等片的带领下,大年初一和初二,国内影市连续两天单日票房突破2亿元,创造了中国影市新的纪录。据百度票房贴吧统计,仅仅3天时间,春节票房便已超过6.5亿元,春节档期票房再破纪录已无悬念。今年电影春节档成了“春运档”,更成了“抢钱档”。

  不过,领衔春节档期票房的两部影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突破多项票房纪录的同时,也引来一片质疑之声。《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被指“特效坑,剧情渣”,与电视节目无异的《爸爸去哪儿》甚至根本不能叫做电影。正如网友所指出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卖座,证明其票房高与电影质量无关;《爸爸去哪儿》卖座,证明其票房高甚至与电影圈都无关。”

  大片凶猛 屡破票房

  “排队购票的人太多,电影院开始叫号了,我排在1974号,前面有144人在等候。”“今日票已售罄,现在排队的只能买到明天的票了。”……大年初一,各地影院纷纷传来类似消息,电影市场经过了一整个贺岁档的寒冬后,终于在春节档迎来“开门红”。

  数字更能说明市场的火爆程度。大年初一,全国总票房收入2.5亿元,打破了去年情人节创下的2.05亿元全国单日总票房纪录。大年初二,全国再收2.05亿元,连续两天单日票房过两亿元,成为中国影市头一次。而就在去年,电影市场还在为票房连续5天单日过亿元而欢呼。就在不久前,贺岁档的全国总票房还在单日3000万元上下挣扎。

  在“火爆”“井喷”已不足以形容的票房成绩下,《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与《爸爸去哪儿》表现突出。两部影片均在大年初一上映,《大闹天宫》首日创收1.24亿元,次日再次逼近亿元,刷新华语3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成为史上最快突破1亿元、最快突破2亿元,连续两天单天破亿元的唯一华语电影。《爸爸去哪儿》首日票房超9000万元,次日再进账8000万元,打破华语2D电影单日票房纪录。

  不少观影的观众表示,过年这几天带上一家老小去影院,居然需要排队购票,而且看《爸爸去哪儿》居然一票难求,这让人实在意外。春节期间在各地影城可以发现,大厅里全是孩子。有网友笑称,排队买电影票都快赶上春运了。

  口水横飞 票房与电影质量无关?

  票房数字一路飙升,电影评分却直线下降。自《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试映起,口碑就一直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一边是各路业内人士、影评人在微博中狂发所谓的“华语电影工业的顶级展示”,一边是媒体人士集体吐槽“5亿元拍出了山寨电视剧”。

  如果说媒体、业内人士、影评人等提前观影者还只是一小撮群众的话,影片上映后,口水更是满天飞了。有影评人在观影后给出了如下评价:在剧情改编方面,虽然对原著颠覆很大,有些细节也逻辑不通,但总体来说还能接受。可在片方大力宣传的特效方面,有影评人表示,“如果它真的花了5亿元,我只能说花的都是冤枉钱。”还有网友认为,该片特效跟网游的水平差不多。更有网友看后表示,“孙悟空的毛发号称花了几十万元,做了多少个小时,结果让我无力吐槽……特戏大场面很多,但细节不到位,模糊看不清。”一边是票房破纪录,一边是口碑不及格,网友总结:“《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卖座,证明票房高与电影质量无关。”

  无比尴尬 票房甚至与电影无关?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争议无论多激烈,至少还停留在电影领域内。更何况,在经历了《富春山居图》的差评营销以及《小时代》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大讨论后,中国电影观众已是久经考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现状已不算太出人意料。

  但在对《爸爸去哪儿》的讨论上,电影界简直尴尬至极,因为这部春节档上座率最高,场均观影人数最高的影片,甚至不能称其为“电影”。而围绕它的讨论,甚至已经上升到了“什么是电影”的哲思高度。

  对于《爸爸去哪儿》的火爆,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华立称:“首日票房9200万元,好多人说是一匹马年的黑马驹儿……这符合我的预期。什么票房五要素、什么喜剧的AB线,电影,作为一种最早的长视频,来到了重新定义的时刻。包括电视剧、春晚、选秀季播等在内的一切视频,都是变化的终端惹的祸。这一切都只是开始。”而另一方面,不少资深影迷甚至圈内人士表示担忧,理由很简单:《爸爸去哪儿》根本就不能算是一部电影。实际上,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官网上,这部电影也是以纪录片的类型进行报审的,影片记录的就是5对萌娃和自己爸爸参加亲子真人秀的过程。

  影评人李星文认为:“《爸爸去哪儿》不是电影,我同意,但中国电影也不会因此变得更糟。《爸爸去哪儿》很好看,我同意,但中国电影也不会因此有了出路。现在的电影,官方视为阵地,商人视为生意,观众视为逗闷子,这三股力量作用之下,电影剩不下多少,但影院里总有大卖之作。至少,这片的价值观没扭曲,就别气急败坏了吧。”不过也有一些网友表示,这部电影就是《爸爸去哪儿》新一期节目,只是被搬上了院线,收观众的钱而已,电影制作周期很短,植入广告太多。还有观点认为《爸爸去哪儿》中的5个小朋友已被过度消费,电影版更是缺乏诚意。

  影评人“暗夜骑士”的话显得痛心疾首:“电影市场居然要靠一个电视节目来喂饱,这说明中国电影工业本身已经差到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了。”影评人“碟中谍”则相对冷静:“反电影的电视手法创造出国内单日2D票房纪录,别说中国电影市场的规律和法则如何如何,只能说存在就是合理的,至少它创造了驱动电视观众流向影院的生产力,后续持久与否还有待观望和检验。”

  也有电影人指出,2013年出现了两档由电视真人秀延伸而来的电影,《爸爸去哪儿》打破票房纪录,《中国好声音》的大电影则票房惨淡,这说明前者只是偶然现象。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