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珠算保护传承应落到实处

2013/12/17 09:35:58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大中小

  在中国珠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很多网友回忆起自己背着算盘上学时的欢快,还有网友晒出自己家的老算盘及其背后的温情故事。然而,我们发现,算盘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了,它成为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记忆。那么珠算申遗成功后,究竟该如何保护和传承?12月1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珠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举行,专家重点探讨了如何更好开展珠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在科技高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普遍的时代,在人们打开手机就能进行计算的时代,我们还需要传承和保护像珠算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吗?”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首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即便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像珠算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是需要保护的,因为珠算不仅显示了一种非常奥妙的中国人的数学计算方式,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智慧的、创造的形式。”

  同时,王文章又提出另一个思考,那就是像珠算这样显示中华文明智慧的发明,我们今天怎么延续?对此,他表示,珠算在今天不可能强制性地作为一种计算工具被使用,但是提倡性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也正因如此,珠算的保护工作还有很多事情可做。

  毫无疑问,珠算的计算功能已逐渐被计算机取代,但其开发智力、使手脑互动的功能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特别顾问、财政部原常务副部长迟海滨介绍,中国珠算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增长,目前所知就有43个国家在实践珠心算教育,根本原因在于珠算仍有实用价值。“日本很重视珠算教育,全国共有3个珠算教育组织,在最大的全国珠算教育联盟每年有100万儿童参加学习。而实际上日本这样一个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一年出生人口还不到100万。”迟海滨说,日本之所以重视珠算教育是因为他们认为珠算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珠算好的人将来工作后的能力也比较高。马来西亚也从中国引进了珠心算教育,并且经过7年的筹备工作,自2005年起列入一、二年级必修课。“珠算虽然古老,但是它有现实的价值。”迟海滨建议,传承保护珠算文化一定得务实,要抓住重点,追求实效才有可能效果好。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丁岩提出一个构想,即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传承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应用软件,把珠算连接到电脑上,使电脑上对手操作算盘的运算有一个记录,并验证正确与否,以此提高青少年对算盘使用的兴趣。”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建议,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特别是一些新兴媒体来扩大珠算的传播。“把中国珠算做成既有科学含量又有文化内涵的专题片,内容可以做得非常丰富、精美,不仅谈到它的历史作用,而且普及其在当代社会中所起的作用,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广泛地宣传,让大家都能了解和认识其价值所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荣启认为,应该对珠算文化的发展历史给予细致的梳理和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梳理,一个是中国珠算文化的发展史,另一个是珠算在科技史上起的作用。”她同时表示担忧,珠算教育可能会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比如,少林功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不光是少林寺周边开了很多武校,北京也有很多这样的学校,多数学校以赢利为目的、收费很高,但传授的并不一定是真的少林功夫,教点武术就打出了少林功夫的牌子,这样有损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誉。”她建议,中国珠算的传承要防止走入歧途,不能打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招牌去牟利。

  “在我的家乡南通有个珠算博物馆,去年我回去参观时发现里面很冷清,不知珠算申遗成功后能不能活跃起来。”非遗保护专家陈飞龙建议,这些民间机构可以发挥更多作用,比如举办兴趣比赛等,以吸引更多珠算爱好者参加。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