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中国电影市场新格局之我见

2013/12/15 23:54:38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到:  
大中小

  013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格局出现了引人瞩目的巨大的新的发展。这一发展的关键之处有两个,一是中国电影和华语电影的新的崛起。本土电影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横扫电影市场,形成了超越好莱坞大片的影响力和票房的新的格局。从《泰囧》开始的中国电影的井喷式的爆发,形成了让全球关注的新的活力。人们都预估中国电影2013年的票房将会超过220亿元。中国现在无疑是全球电影业增长和发展的最中心的区域。这其实是从2002年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以来的全新的景观。二是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的电影市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新的进程而正在高速地成长。这种成长支撑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中国电影的新的“全国化”的趋势。这种全国化是和全球化相对应的,是以三、四线城市电影崛起和基于互联网的影视观看引发的中国电影业的重大的新的发展。

  让我们回到2012年,这一年电影的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在中国“大片”的衰竭。张艺谋没有新片问世,陈凯歌的《搜索》显然比较小众,而冯小刚的《1942》显然有其独特的执着而在“贺岁片”市场上另开新的空间。这些重要的大导演都没有延续“大片”固有的形态。虽然2011年底的《失恋33天》如惊鸿一瞥,但在2012年似乎也没有这样有影响的“小片”出现了。市场的信号好像依然是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力量在笼罩中国市场。许多人在《阿凡达》之后,感受到在《阿凡达》中所创造的高科技和高幻想为基础的奇迹的炫目的神采,以致认为这就是未来电影的方向,201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似乎也在证明这一点。

  但今天看来,《失恋33天》却是喻示未来方向的重要的信号,也就是贴近中国本土“中产阶层”和“80后”“90后”年轻群体的生活和情感的电影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好莱坞的以高科技和高幻想为中心的电影,却面临创新乏力的状况,也由于过度地沉溺于超越和飞升的幻想而难以“接地气”。而中国式的“大片”经过了10年对于电影市场的培育和支配,也由于几位大导演的创作开始面临转型和潮流的转变而难以延续。中国电影在2013年的发展,确实是以《失恋33天》开始的新的潮流的放大和延伸。当下所出现的一系列电影都是以当下的生活为中心,正好是投射了中国今天在全球化之中的境遇的电影。无论是《北京遇上西雅图》还是《中国合伙人》的对于具体中国人在中美之间的复杂的生活纠结的表现,还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缅怀或《小时代》的当下的青春故事,都是中国的“中产”群体和“80后”“90后”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现实的投射。“全国化”的力量,不仅仅在于电影票房的放大,而且在于观众的群体的放大。

  这一波的中国电影的“全国化”浪潮正在改变的不仅仅是中国电影或华语电影的未来,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电影的未来发展。这一波中国电影的“全国化”是中国电影第一次有效地改变世界电影发展的路向和格局。

  首先,它改变了原有的“好莱坞”的“世界性”和各国“民族电影”的“本土性”相互对抗的格局。20世纪以来,各国都面临好莱坞电影的“世界性”的冲击,民族电影则以“本土性”对抗。而面对好莱坞的强势,本土电影都面临着衰落和危机的状况,往往陷入了小众化的命运,难以自拔和自保。但中国今天出现的状况,却是在全球最具影响力、最快速增长的市场上,通过市场竞争,本土电影超越了原有的对抗姿态另觅途径,在“全国化”之中通过抓住本土的新兴观众的心灵,获得了市场的成功,成为大众市场的主流。这其实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独特性所决定的,它的规模和发展潜力都是巨大的。在西方的电影市场已经高度成熟、开始衰落的时候,中国电影的“全国化”市场正在前所未有地展示它的力量。好莱坞电影最近在超级大制作中往往借用某些中国演员或中国元素,其意义当然是对于这个新兴的大市场的重视。但其实它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这样的因素所能够超越和解决的。如何面对中国的“全国化”的电影市场,其实是需要好莱坞进行深刻调整的。

  其次,它改变了华语电影的整体格局。华语电影这些年以来其实一直以内地的电影市场为中心在实现着市场、人才、制作等方面的整合。现在看,“全国化”使得这种整合更加深入和全面。内地市场的高增长,必然让香港、台湾和海外华人的电影制作更加需要和依赖这个大的市场。全球华语电影以内地为主导的状况已经是现实,而且会迅速地加快整合的速度。华语电影的世界性的影响也由于内地本土市场的放大而进一步深化。我们原来的走向世界的观念也面临着巨大的调整。本土的市场今天就是“世界”本身,好莱坞和中国电影都需要在这一进程中找到自己。本土性意外地成了世界性。过去我们常提的口号“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往往指的是跨文化传播的特性。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真正的越是在中国成功,也就越是意味着世界性的成功。本土就是世界。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