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理性看待外国大片的中国元素

2013/11/20 09:27:38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大中小

  烂番茄好评率98%,综合媒体评分96,全球票房已达5亿美元,《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称赞其为“史上最佳太空片”……2013年还没结束,《地心引力》似乎就成了年度神片。这部由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执导的影片11月19日以2D、3D、IMAX 3D和中国巨幕格式在全国上映,11月18日,该片导演来京出席首映式并接受中国媒体采访。谈到片中出现的“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他称并非讨好中国市场,因为中国航天科技本来就很先进。采访结束时他还开玩笑称:“下次有太空飞行,请中国政府带上我,让我也看看地球母亲的模样。”(11月19日《新京报》)

  据悉,《地心引力》这部电影中除了“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还有水稻、乒乓球、网球鞋等中国元素。这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确实会有亲切感。但因此说这是片方为了讨好中国观众,似乎有点想当然。

  首先,电影属于跨国界的文化传播,出现别国元素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做过多解读。近些年来,很多外国电影中出现了中国元素,而国产电影也同样有外国元素出现,尤其是去年的《泰囧》,甚至带动了泰国旅游热。

  其次,电影中出现别国元素往往是剧情需要,或另有隐情,而非单纯地为了讨好哪国观众。具体到《地心引力》这部电影,出现“天宫一号”等中国元素,从导演阿方索·卡隆的介绍可知,一方面是剧情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航天科技比较先进。中国已成为航天大国,作为《地心引力》这样一部反映太空主题的科幻片,融入“天宫一号”、“神舟”飞船等中国元素,可以说理所当然。

  笔者以为,如果非要说这是制作方对中国的特殊考虑,那也是出于对中国航天技术的认可与尊重。正如阿方索·卡隆所说,有关“天宫一号”“神舟”飞船等中国元素的设置是5年前就想到的,那时候中国票房还没爆发,好莱坞对中国也没这么疯狂。而中国的航天科技和美国、俄罗斯一样比较先进,这才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国内观众在观赏电影上已经越来越成熟和趋于理性,选择什么样的影片,更多是出于影片质量、个人喜爱等方面的考量,而不是看片中有没有中国元素和哪些中国元素。诚然,外国大片中出现中国元素,是值得国人骄傲与自豪的事情,但我们也不必过分解读,更没必要认为是冲着中国观众和中国票房而来。毕竟,人家的电影是要在全球公映的,并非专门为中国市场而拍。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某些中国元素出现在外国大片里,说明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或文化得到了世界认同。我们自己为何不能以此为素材,多拍点电影佳作推向国外呢?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