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我国在14个国家设立海外文化中心 为文化“走出去”搭建桥梁

2013/11/07 15:58:58 文章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大中小

  致力文化之交

  从静到动,用心灵沟通赢得尊重、理解

  在采访中,不论是文化精英还是普通民众,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几乎都集中在:中国为什么能够坚持近30年的快速增长?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也提到了一个迫切的位置上。”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文化参赞庄丽肖说,中国的发展,不但有经济的快速增长,还应有软实力的展现。

  “这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最好的历史机遇期”。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罗曼诺夫看来,世界看到中国快速发展的奇迹,有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中国也有能力、有意愿把自己介绍给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国驻西班牙大使朱邦造希望文化中心进一步“走出去”,更接近草根、更贴近基层,还要将传播意图和接受期待相结合,用更多样化的形式,将文化影响力辐射到更大范围。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也坦言,文化中心的下一步是要向下伸展、向外伸展,这就需要统筹协调设计,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也需要一支专门、专业的人才队伍。据了解,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不乏先进的硬件设施,但人员却长期处在稀缺状态。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偌大一个中心只有几个工作人员。他们往往身兼数职,为了传播中国文化不遗余力。

  文化传播是民间的舞台,更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则指出:“文化交流可以利用市场的原则,但不可能完全依赖市场完成。”他建议中俄两国共同建立文化基金会,保证两国的友谊和合作。

  文化中心要“动”起来,一支专业海外文化传播队伍和海外整体传播策略的整体设计,已经迫在眉睫。《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对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做出了专门部署,特别指出要加强统筹规划,加快整体发展,完善全球布局,构建中华文化海外展示和体验综合平台。规划还指出,“十二五”期末,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将形成合理布局,到“十二五”期末,总数达到25—30所。

  文化部副部长丁伟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今天的文化交流,已经不仅停留在文艺表演、美术展览等方面,我们着力更多的是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通过高端论坛和文明对话,中西文化在更深层次得到碰撞、激荡和升华,让不同国家的人民从心灵深处阅知了彼此、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在这样坚实的思想、情感和民意的基础之上,推动实现“中国梦”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国际空间,更为有利的文化环境。

  在采访中,从中国文化传播者热情洋溢的脸上,从外国友人友好善意的微笑中,处处能感受到文化的交流融合。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这一判断,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其目的仍在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中国驻蒙古国大使王小龙说,我们常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想再加一句,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实际上是两国民众沟通心灵最好的桥梁。“因为,我们的文化走出去,不是传经布道,而是相互学习借鉴,增强我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感情。”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