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且看“限奢令”为演出市场洗牌

2013/11/06 10:26:48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大中小

  今年以来,中央所倡导的反腐倡廉、勤俭节约作风,有效控制了高端餐饮、高端白酒等行业的奢侈浪费。不仅如此,今年下半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这一被坊间称为“限奢令”的政策措施,对演出市场的影响也在进一步显现。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数月来,演出行业内很多公司倒闭关门,不少大型晚会型演出要么被叫停,要么缩减费用,形势严峻。甚至有报道称,在中央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的背景下,已有上万家演出及演出相关企业倒闭或者停业。

  有人把高档白酒的价格直线下降“归咎”于当前的作风建设;万家演出公司倒闭,也将板子打到勤俭节约的头上。可仔细想想,为何中央作风建设的规定一出,那些高档酒店、高档白酒或者演出公司就会受到冲击?这只能说明这些行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畸形的。或者说这些依赖于公款消费、公款埋单的企业或者商家本就不该形成规模甚至成为产业。

  在笔者看来,“限奢令”导致如此多的演出公司倒闭,折射出的是我国表面红火的演出行业所潜伏的诸多不良因素。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我国演出企业市场观念薄弱和运作能力缺乏。虽然据统计国内演出市场已达上千亿元的规模,但有业内人士估算,这其中70%都以各类政府活动为主。当前,一些演出单位尤其是地方院团,无视市场信息和消费需求变化,不注重市场营销和运作,仅靠地方政府包办演出批文为生,导致社会资源浪费、自身经营能力薄弱和行业竞争的不公。而民营文艺演出团体则由于资金匮乏导致创新投入少,产品吸引力不够,经营艰难。

  其实,节庆演出过多过滥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两天了,百姓诟病已久。尤其是一些政府主导或摊派资金举办的晚会,一味追求大场面、大制作、大明星,奢华浪费,失去了节庆演出的本意。对于演出行业而言,那些单纯依赖政府埋单的演出公司本身就是在投机取巧,缺乏长远发展的根基。

  因此,短期而言,演出市场经历阵痛是必然的;但长期而言,“限奢令”挤破演出市场的泡沫,有利于演出行业回归艺术本体,公平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激发行业的创造能力,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对一些地方政府而言,还可以走出功利浮躁,练好内功。近年来,不少地方,甚至是一些贫困落后地区以促进当地旅游或文化等发展为理由,斥巨资举办晚会。数千万元财政经费不是用于民生领域,而是投入到一场场对当地经济促进意义不大的晚会中去,令人叹息。如今,随着晚会热的迅速降温,官员们也就断了做表面文章、走旁门左道的念想,倒逼其把资金和心思真正用到刀刃上,扶持属于老百姓的演出市场。对于行业而言,则有助于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理性回归。在此前政府主导模式下,演出公司只要拥有几个明星资源,就能“一招鲜,吃遍天”,而不愿意创新节目内容,提升演出质量。同时,很多演出公司凭借政府关系独揽当地晚会市场,排挤一些优秀的演出公司,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如今,少了公款消费这棵摇钱树,正好可以推动演出回归本源,向市场求生存,以质量换效益。

  2008年,有媒体曾以详细的数据披露了《同一首歌》一期高达千万元的举办费用,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大型国企埋单也成了公开的秘密。舆论重压之下,拥有13年历史的《同一首歌》于2009年悄然停播。虽然演出市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从此次万家演出公司倒闭的影响下调整过来,不过,笔者更希望的是,演出市场能够借“限奢令”迎来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那些有实力、有基础的演出公司才能真正显现出来,中国演出市场才能回归到服务于观众的正常状态。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