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更懂文学吗?

2013/10/17 09:34:58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大中小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日前揭晓,加拿大作家艾丽斯·芒罗获此殊荣。尽管艾丽斯·芒罗是目前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但中国读者对她还十分陌生。

  其实,国内的媒体对诺贝尔奖一直不乏关注,特别是去年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这种关注已如房价般难以遏制。今年国庆期间,莫言老家每日涌入游客超万人,村外公路堵车两公里,“高密东北乡”俨然已成文化旅游景点。

  但国内媒体与大众对诺贝尔奖的热情似乎仅限于文学领域,对其他的奖项,如医学、化学、物理学之类,却少有问津。纵有关注,也囿于对诺奖得主生活的揭秘,而非学术的研究。这种情形好像也是国际惯例,在刚刚过去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布会上,记者提问环节就非常冷清。有人猜测,到场的记者们也不知道“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是怎么回事,当然问不出问题。(建议读者阅读10月16日经济日报《2013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解读》。——编者)

  同一个诺奖,厚此薄彼到这个程度,究其原因,虽不能说是曲高和寡,至少“不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不懂科学,这个似乎有些贬义色彩的语句虽然令人不快,但也是现实。正在央视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上,众多学子的表现令人敬佩,也令人遗憾。他们能写出很多古汉语、书面语的不常用字,却往往写不出“核苷酸”“扑尔敏”“腱鞘炎”之类的科技、卫生词语。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里,故宫挤进那么多人,留下那么多垃圾,可是我们却没有看到自然博物馆里人满为患的消息。搞学术必须甘于寂寞,但让学术一直这样寂寞下去,肯定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如果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对科学不甚了解,也缺乏关心,就更加不幸。

  其实细想一下:我们真的懂文学吗?如果懂了,为什么《百年孤独》《尤利西斯》甚至《水浒传》都成了今天很多人“死活看不下去”的书?为什么鲁迅作品在教科书里的地位总像危房一样摇摇欲坠,还不停地被划上“拆”字?为什么那么多文学和影视垃圾作品不断地被出版和播映?为什么我们的文学作品、文学批评还时时走在概念化、模式化的路上?说到底,远离科学显露了我们的冷淡,蜂拥文学又降低了文学的地位。

  懂与不懂是相对的,实际上,懂文学并不比懂科学更容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我们现在面对的讲话、文件、作品,有多少能够行而且远?不论科学还是文学,唯有孜孜以求,或可寻得门径,投机取巧、跟风爆炒、装腔作势,只能离“懂”字越来越远。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