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English|加入收藏
  • 资讯
  • 公告
  • 会员
  • 政策
  • 活动
  • 首 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领导
  • 协会动态
  • 协会活动
  • 会员风采
  • 行业资讯
  • 国际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文化产业协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观察 > 详细内容

喜羊羊被批评 儿童文化产品要有严格伦理道德标准

2013/10/15 09:54:41 文章来源:网络
分享到:  
大中小

  《喜羊羊》等国产动画片因“暴力失度语言粗俗”问题被《新闻联播》点名批评,并开始进行整改。目前,国家广电部门将在年内出台国产电视动画片内容标准,而各大动画制作机构、播出机构也联合向全行业发出倡议,呼吁共同抵制暴力、低俗、危险情节、不文明语言等不良元素。

  这场批评、整改、以行业之名的集体倡议,其势浩荡,引起了人们对国产动画片的集中关注。

  很多动画片抑或其他作品形式中,暴力、低俗等不良元素的确不少,需要避免,这是出于保护的目的,为了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的污染。但正如很多人都意识到的,被点名批评的动画片《喜羊羊》、《熊出没》,是近十年来中国动画片的翘楚之作,一度被视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典范。惟其如此,它们的制作、尺度、价值观的体现方式等等,有代表性,在业界有示范意义,而如今被批评,开始整改,无疑引人发问:我们的文化环境,该如何提供孩子需要且适宜的文化产品?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国产动画片呈现良好势头,也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毕竟,政策、制度、资源的扶持下,动画片会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身,也将助力市场的细化与成熟,刺激着动画片的生产动力。然而,具体的动画片制作中,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表达怎样的观念,提供怎样的价值,甚至如何注重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审美趣味和认知,这些都涉及人的思想与创造。归根结底,这是我们的文化创造力,如何体现到孩子身上的问题。

  我们的文化市场环境中,孩子的内心世界又是否获得关照?现在儿童类文化产品,不可谓不多,但放眼望去,恐怕很难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很多人的成长记忆中,可能说不出几个国产动画片。整个市面上,粗制滥造的作品倒是不少,缺乏诚意,不见匠心,也毫无童趣,与其说是立志取悦和打动孩子,毋宁说把儿童简单当成了一个消费类别,或者教育的对象,背后的思维路数也往往都是成年化的。

  粗制滥造下,暴力、粗俗的内容不可避免,适宜儿童的文化表现方式也不多见,甚至以“儿童不宜”的角度界定暴力、粗俗,也很难说是否真正有个清楚的判断,能不能真正为孩子负得起责任来。在一个缺乏创造力的儿童文化市场里,少儿心智的发育成长,可能恰恰是依靠成年文化的过早入侵。他们被当做了毫无认知能力、思考能力的群体,教育上、娱乐上,好像就是一个个容器,等待被填补各种熏染着成年趣味的大道理。对于孩子而言,这难道不是文化意义上的冷暴力?

  需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文化需求,体察和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从根本上说,是需要创造一个活跃的文化市场环境,让各色的人群,丰富的文化需求,都真正得到满足。在这个意义上,抵制暴力、低俗、危险情节、不文明语言等不良元素固然重要,但让一个社会内在的文化创造力活跃起来,又是更加复杂艰巨的任务。

最新文章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保税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 中欧文化与贸易论坛在京开幕 双方文化贸易潜力巨大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创产业连续4年增速超20%
  • 中国移动音乐市场将达38.4亿元
  • 创意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图片新闻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天津神界打造津版四大名著漫画
本山传媒联合波克城市强势进军手游
张北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热门文章

  • 什么成就儿童文学十年黄金期?
  • 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 演艺市场:告别奢华,回归正常
  • 大黄鸭背后的“荷兰创意”
  •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补贴园内企业

      ©2013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备案号:京ICP备1304213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754号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英才| 网站地图